2016年一条连接四川泸州和贵州遵义的铁路被正式写进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当地老百姓奔走相告终于能结束两地之间绕行重庆、耗时5小时的苦日子了。 可谁也没想到这张规划图纸在抽屉里一躺就是9年而争议的焦点竟卡在“跑多快”上:国家批的是货运普铁四川和贵州却铁了心要建350公里时速的高铁。
规划错位的开端
起初泸遵铁路的定位很明确:一条时速120公里的普速货运线。 预可研报告早早完成按部就班推进本该顺理成章。 到了2018年情况突变。 四川和贵州两省联合“叫板”国家规划坚持升级为高铁。 理由很直接泸州作为四川南向门户南北向高铁长期空白;遵义虽通铁路既有线路时速仅200公里无法满足成渝地区南下粤港澳大湾区的需求。
重复建设的争议
真正的阻力来自另一条高铁的“截胡”。 渝贵高铁(重庆至贵阳)同期被列为国家“八纵八横”干线设计时速350公里。 而它一旦建成通过渝昆高铁衔接泸州理论上也能形成“泸州-重庆-贵阳”通道。 国家层面更倾向优先建设这条串联两大直辖市的干线而非区域性的泸遵线。 川黔间已有成贵高铁、渝贵快铁两条通道且运力尚未饱和。 此时再增一条高铁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贵州的财政难题
对贵州而言两条高铁同时推进几乎不可能。 泸遵高铁全长235公里贵州段占78%(183公里)总投资539亿元中贵州需承担410亿占76%。 而贵州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1611亿元负债率已居全国前列。 同一时期渝贵高铁贵州段投资更高贵州只能“二选一”。 最终资金压力更大的泸遵项目被搁置。
地方迂回策略
地方并未放弃。 2023年两省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2024年贵州将泸遵高铁写入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同步推进替代方案:开建泸州大村至遵义普速铁路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叙毕铁路解决赤水河沿岸白酒核心区的货运需求。 仅这一项每年可降低习酒、茅台等企业物流成本12亿元。 货运功能剥离后泸遵线便能专注申请客运专线。
技术性障碍
国家审批还有硬门槛。 国铁集团规定: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需连接省会或特大城市且客流强度达标。 而泸遵高铁两端均为地级市且预测客运量仅400万-650万人次/年难达标准。 相比之下成贵高铁年客运量超2000万人次渝贵高铁更被预估为区域干线。
转机与僵持
2024年底国家发改委将泸遵高铁纳入《新时代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研究范畴;2025年全国两会四川代表团将其列为重点建议。 可研评估虽已完成核心矛盾未解:地方坚持“一步到位建350高铁”国家则顾虑路网效率与成本。 僵局中遵义市发改委的回应耐人寻味:“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言下之意至少再等5年。
一条铁路的时速之争折射出地方发展权与全国一盘棋的复杂博弈。当赤水河畔的白酒企业用卡车颠簸运送价值千万元的基酒时当泸州人南下广州仍需绕行8小时时“生不逢时”的慨叹背后是区域经济对交通命脉最迫切的渴求。
伯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